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6〕7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6年12月7日
“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
為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制定本規劃。
第一章 把握機遇 迎接大眾旅游新時代
第一節 “十二五”旅游業發展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了從旅游短缺型國家到旅游大國的歷史性跨越。“十二五”期間,旅游業全面融入國家戰略體系,走向國民經濟建設的前沿,成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
戰略性支柱產業基本形成。2015年,旅游業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度達到10.8%。國內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全面繁榮發展,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國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國。旅游業成為社會投資熱點和綜合性大產業。
綜合帶動功能全面凸顯。“十二五”期間,旅游業對社會就業綜合貢獻度為10.2%。旅游業成為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渠道,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并帶動大量貧困人口脫貧,綠水青山正在成為金山銀山。
現代治理體系初步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公布實施,依法治旅、依法促旅加快推進。建立了國務院旅游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出臺了《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號)等文件,各地出臺了旅游條例等法規制度,形成了以旅游法為核心、政策法規和地方條例為支撐的法律政策體系。
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大幅提升。出境旅游人數和旅游消費均列世界第一,與世界各國各地區及國際旅游組織的合作不斷加強。積極配合國家總體外交戰略,舉辦了中美、中俄、中印、中韓旅游年等具有影響力的旅游交流活動,旅游外交工作格局開始形成。
第二節 “十三五”旅游業發展機遇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旅游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旅游業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我國旅游業將迎來新一輪黃金發展期。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利于大眾旅游消費持續快速增長。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入推進,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消費結構加速升級,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大幅提升,帶薪休假制度逐步落實,假日制度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條件不斷改善,航空、高鐵、高速公路等快速發展,旅游消費得到快速釋放,為旅游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貫徹五大發展理念有利于旅游業成為優勢產業。旅游業具有內生的創新引領性、協調帶動性、開放互動性、環境友好性、共建共享性,與五大發展理念高度契合。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將進一步激發旅游業發展動力和活力,促進旅游業成為新常態下的優勢產業。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于促進旅游業轉型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通過市場配置資源和更為有利的產業政策,促進增加有效供給,促進中高端產品開發,優化旅游供給結構,推動旅游業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提升。
旅游業被確立為幸福產業有利于優化旅游發展環境。旅游業作為惠民生的重要領域,成為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將推動各級政府更加重視旅游業發展,促進更多的城鄉居民參與旅游,帶動企業投資旅游,旅游業發展環境將進一步優化。
良好外部環境有利于我國旅游業發展。全球旅游業將持續穩定發展,增速將繼續高于世界經濟增速。亞太地區旅游業保持強勁增長,全球旅游重心將加速東移,我國旅游業發展處于較為有利的國際環境之中。
“十三五”期間,我國旅游業處于黃金發展期、結構調整期和矛盾凸顯期,也面臨不少挑戰。主要是旅游業發展的體制機制與綜合產業和綜合執法的要求不相適應,政策環境有待優化;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明顯滯后,補短板任務艱巨;游客的文明素質和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有待提升,市場秩序有待規范等。這些問題要在“十三五”期間重點加以解決。
第三節 “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趨勢
“十三五”期間,我國旅游業將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消費大眾化。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持續推進,旅游已經成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助游、自駕游成為主要的出游方式。
需求品質化。人民群眾休閑度假需求快速增長,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個性化、特色化旅游產品和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旅游需求的品質化和中高端化趨勢日益明顯。
競爭國際化。各國各地區普遍將發展旅游業作為參與國際市場分工、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紛紛出臺促進旅游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旅游市場全球化、旅游競爭國際化,競爭領域從爭奪客源市場擴大到旅游業發展的各個方面。
發展全域化。以抓點為特征的景點旅游發展模式向區域資源整合、產業融合、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發展模式加速轉變,旅游業與農業、林業、水利、工業、科技、文化、體育、健康醫療等產業深度融合。
產業現代化。科學技術、文化創意、經營管理和高端人才對推動旅游業發展的作用日益增大。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在旅游業的應用更加廣泛。產業體系的現代化成為旅游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第二章 轉型升級 明確旅游業發展新要求
第一節 指導思想
“十三五”旅游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主題,以推動全域旅游發展為主線,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建成全面小康型旅游大國,將旅游業培育成經濟轉型升級重要推動力、生態文明建設重要引領產業、展示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載體、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生力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重要貢獻。
第二節 基本原則
“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要遵循以下原則:
堅持市場主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遵循旅游市場內在規律,尊重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營造良好的基礎環境、發展環境和公共服務環境。
堅持改革開放。改革體制機制,釋放旅游業的發展活力,形成宏觀調控有力、微觀放寬搞活的發展局面。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形成內外聯動、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
堅持創新驅動。以創新推動旅游業轉型升級,推動旅游業從資源驅動和低水平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使創新成為旅游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堅持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綠色發展貫穿到旅游規劃、開發、管理、服務全過程,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旅游業新格局。
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民群眾滿意作為旅游業發展的根本目的,通過旅游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旅游業成為提升人民群眾品質生活的幸福產業。
第三節 發展目標
“十三五”旅游業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旅游經濟穩步增長。城鄉居民出游人數年均增長10%左右,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11%以上,旅游直接投資年均增長14%以上。到2020年,旅游市場總規模達到67億人次,旅游投資總額2萬億元,旅游業總收入達到7萬億元。
綜合效益顯著提升。旅游業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度達到12%,對餐飲、住宿、民航、鐵路客運業的綜合貢獻率達到85%以上,年均新增旅游就業人數100萬人以上。
人民群眾更加滿意。“廁所革命”取得顯著成效,旅游交通更為便捷,旅游公共服務更加健全,帶薪休假制度加快落實,市場秩序顯著好轉,文明旅游蔚然成風,旅游環境更加優美。
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入境旅游持續增長,出境旅游健康發展,與旅游業發達國家的差距明顯縮小,在全球旅游規則制定和國際旅游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明顯提升。
第三章 創新驅動 增強旅游業發展新動能
第一節 理念創新 構建發展新模式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游業主要依靠景點景區、賓館飯店等基礎旅游要素的發展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大眾旅游新時代的要求。“十三五”時期,必須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思路,加快由景點旅游發展模式向全域旅游發展模式轉變,促進旅游發展階段演進,實現旅游業發展戰略提升。
圍繞全域統籌規劃,全域資源整合,全要素綜合調動,全社會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目標,在推動綜合管理體制改革方面取得新突破;創新規劃理念,將全域旅游發展貫徹到城鄉建設、土地利用、生態保護等各類規劃中,在旅游引領“多規合一”方面取得新突破;補齊短板,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在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方面取得新突破;推進融合發展,豐富旅游供給,形成綜合新動能,在推進“旅游+”方面取得新突破;實施旅游扶貧,推進旅游增收富民,在旅游精準扶貧方面取得新突破;規范市場秩序,加強旅游綜合執法,在文明旅游方面取得新突破;完善旅游業發展評價考核體系,在健全旅游業統計體系方面取得新突破;保護城鄉風貌和自然生態環境,在優化城鄉旅游環境方面取得新突破。“十三五”期間,創建500個左右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旅游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等。責任單位為多個部門的,排在第一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第二節 產品創新 擴大旅游新供給
適應大眾化旅游發展,優化旅游產品結構,創新旅游產品體系。
一、推動精品景區建設
全面提升以A級景區為代表的觀光旅游產品,著力加強3A級以上景區建設,優化5A級景區布局。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觀光旅游產品精品化發展。強化A級景區復核和退出機制,實現高等級景區退出機制常態化。(國家旅游局)
二、加快休閑度假產品開發
大力開發溫泉、冰雪、濱海、海島、山地、森林、養生等休閑度假旅游產品,建設一批旅游度假區和國民度假地。支持東部地區加快發展休閑度假旅游,鼓勵中西部地區發揮資源優勢開發特色休閑度假產品。加快推進環城市休閑度假帶建設。(國家旅游局、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林業局、國家海洋局等)
三、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堅持個性化、特色化、市場化發展方向,加大鄉村旅游規劃指導、市場推廣和人才培訓力度,促進鄉村旅游健康發展。建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開展鄉村旅游環境整治,推進“廁所革命”向鄉村旅游延伸。實施鄉村旅游后備箱行動,推動農副土特產品通過旅游渠道銷售,增加農民收入。實施鄉村旅游創客行動計劃,支持旅游志愿者、藝術和科技工作者駐村幫扶、創業就業,推出一批鄉村旅游創客基地和以鄉情教育為特色的研學旅行示范基地。創新鄉村旅游組織方式,推廣鄉村旅游合作社模式,使億萬農民通過鄉村旅游受益。(國家旅游局、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部、商務部、文化部等)
四、提升紅色旅游發展水平
突出社會效益,強化教育功能,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將紅色旅游打造成常學常新的理想信念教育課堂,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推進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大眾化、常態化。堅持實事求是,相關設施建設要體現應有功能,保障基本需要,同紅色紀念設施相得益彰。加強統籌規劃,注重與脫貧攻堅、區域發展、城鄉建設相銜接,促進融合發展。改革體制機制,創新工作模式,引導社會參與,增強紅色旅游發展活力。(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宣傳部、財政部、國家旅游局、國家文物局等)
五、加快發展自駕車旅居車旅游
建設一批公共服務完善的自駕車旅居車旅游線路和旅游目的地,培育營地連鎖品牌企業,增強旅居車產品設計制造與技術保障能力,形成網絡化的營地服務體系和比較完整的自駕車旅居車旅游產業鏈。(國家旅游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體育總局、工商總局)
六、大力發展海洋及濱水旅游
加大海島旅游投資開發力度,建設一批海島旅游目的地。加快海南國際旅游島、平潭國際旅游島建設,推進橫琴島等旅游開發。制定郵輪旅游發展規劃,有序推進郵輪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和提升港口、船舶及配套設施的技術水平。推動國際郵輪訪問港建設,擴大國際郵輪入境外國旅游團15天免簽政策適用區域,有序擴大試點港口城市范圍。支持天津、上海、廣州、深圳、廈門、青島等地開展郵輪旅游。制定游艇旅游發展指導意見,發展適合大眾消費的中小型游艇。支持長江流域等有條件的江河、湖泊有序發展內河游輪旅游。(國家旅游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國家海洋局等)
七、大力發展冰雪旅游
以辦好2022年冬奧會為契機,大力推進冰雪旅游發展。支持黑龍江、吉林等地做好冰雪旅游專項規劃。建設一批融滑雪、登山、徒步、露營等多種旅游活動為一體的冰雪旅游度假區或度假地,推出一批復合型冰雪旅游基地,鼓勵冰雪場館開發大眾化冰雪旅游項目。支持冰雪設備和運動裝備開發。推動建立冰雪旅游推廣聯盟,搭建冰雪旅游會展平臺。支持院校與企業合作,培養冰雪旅游專業化人才。(國家旅游局、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商務部、體育總局)
八、加快培育低空旅游
結合低空空域開放試點,選擇一批符合條件的景區、城鎮開展航空體驗、航空運動等多種形式的低空旅游。開發連接旅游景區、運動基地、特色小鎮的低空旅游線路。提高航油、通信、導航、氣象等保障能力。出臺低空旅游管理辦法,強化安全監管。支持低空旅游通用航空裝備自主研制,建設低空旅游產業園。(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體育總局、國家旅游局、中國民航局等)
第三節 業態創新 拓展發展新領域
實施“旅游+”戰略,推動旅游與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和現代服務業的融合發展,拓展旅游發展新領域。
一、旅游+城鎮化
完善城市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支持大型旅游綜合體、主題功能區、中央游憩區等建設。發展城市綠道、騎行公園、慢行系統,拓展城市運動休閑空間。加強規劃引導和規范管理,推動主題公園創新發展。建設一批旅游風情小鎮和特色景觀名鎮。(國家旅游局、住房城鄉建設部)
二、旅游+新型工業化
鼓勵工業企業因地制宜發展工業旅游,促進轉型升級。支持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通過發展工業遺產旅游助力城市轉型發展。推出一批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大力發展旅游用品、戶外休閑用品、特色旅游商品制造業。培育一批旅游裝備制造業基地,鼓勵企業自主研發,并按規定享受國家鼓勵科技創新政策。(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國家旅游局、中國民航局等)
三、旅游+農業現代化
加強規劃引導,開展農業遺產普查與保護。大力發展觀光農業和休閑農業,推動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農業,發展田園藝術景觀、陽臺農藝等創意農業,發展定制農業、會展農業和眾籌農業等新型農業業態。推進現代農業莊園發展,開展農耕、采摘、飼養等農事活動,促進農業綜合開發利用,提高農業附加值。(農業部、國家旅游局)
四、旅游+現代服務業
促進旅游與文化融合發展。培育以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設施和實踐活動為支撐的體驗旅游、研學旅行和傳統村落休閑旅游。扶持旅游與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數字文化產業相融合。發展文化演藝旅游,推動旅游實景演出發展,打造傳統節慶旅游品牌。推動“多彩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集中打造一批民族特色村鎮。(文化部、國家民委、國家旅游局、國家文物局)
促進旅游與健康醫療融合發展。鼓勵各地利用優勢醫療資源和特色資源,建設一批健康醫療旅游示范基地。發展中醫藥健康旅游,啟動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示范基地和示范項目建設。發展溫泉旅游,建設綜合性康養旅游基地。制定老年旅游專項規劃和服務標準,開發多樣化老年旅游產品。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非營利性鄉村養老機構,完善景區無障礙旅游設施,完善老年旅游保險產品。(國家旅游局、國家民委、國家衛生計生委、保監會、國家中醫藥局、全國老齡委、中國殘聯)
促進旅游與教育融合發展。將研學旅行作為青少年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國情教育的重要載體,納入中小學生綜合素質教育范疇,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開展文物古跡、古生物化石等專題研學旅行。成立游學聯盟,鼓勵對研學旅行給予價格優惠。規范中小學生赴境外研學旅行活動。加強組織管理,完善安全保障機制。(國家旅游局、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國家文物局)
促進旅游與體育融合發展。編制體育旅游發展綱要,建成一批具有影響力的體育旅游目的地,建設一批體育旅游示范基地,推出一批體育旅游精品賽事和精品線路。培育具有國際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的體育旅游企業和品牌。引導和鼓勵特色體育場館、設施和基地向旅游者開放共享。支持有條件的地方舉辦有影響力的體育旅游活動。(國家旅游局、體育總局)
促進旅游與商務會展融合發展。加快北京、上海、杭州、昆明等商務會展旅游目的地建設,發展國際化、專業化的商務會議會展旅游業。加快相關場館設施建設,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會議會展品牌,提高會展旅游專業化水平。加大會議會展促銷力度。(國家旅游局、商務部等)
第四節 技術創新 打造發展新引擎
大力推動旅游科技創新,打造旅游發展科技引擎。推進旅游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機場、車站、碼頭、賓館飯店、景區景點、鄉村旅游點等重點涉旅區域無線網絡建設。推動游客集中區、環境敏感區、高風險地區物聯網設施建設。(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國家旅游局)
建設旅游產業大數據平臺。構建全國旅游產業運行監測平臺,建立旅游與公安、交通、統計等部門數據共享機制,形成旅游產業大數據平臺。實施“互聯網+旅游”創新創業行動計劃。建設一批國家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區、智慧旅游企業、智慧旅游鄉村。支持“互聯網+旅游目的地聯盟”建設。規范旅游業與互聯網金融合作,探索“互聯網+旅游”新型消費信用體系。到“十三五”期末,在線旅游消費支出占旅游消費支出20%以上,4A級以上景區實現免費WiFi、智能導游、電子講解、在線預訂、信息推送等全覆蓋。(國家旅游局、工業和信息化部、銀監會等)
第五節 主體創新 提高發展新效能
依托有競爭力的旅游骨干企業,通過強強聯合、跨地區兼并重組、境外并購和投資合作及發行上市等途徑,促進規模化、品牌化、網絡化經營,形成一批大型旅游企業集團。支持旅游企業通過自主開發、聯合開發、并購等方式發展知名旅游品牌。(國家旅游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等)
大力發展旅游電子商務,推動網絡營銷、網絡預訂、網上支付以及咨詢服務等旅游業務發展。規范發展在線旅游租車和在線度假租賃等新業態。支持互聯網旅游企業整合上下游及平行企業資源、要素和技術,推動“互聯網+旅游”融合,培育新型互聯網旅游龍頭企業。(國家旅游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等)
支持中小微旅游企業特色化、專業化發展。加快推進中小旅游企業服務體系建設,打造中小微旅游企業創新創業公共平臺,發揮其對自主創新創業的孵化作用。(國家旅游局、國家發展改革委)
積極培育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旅游院校和科研機構,鼓勵院校與企業共建旅游創新創業學院或企業內部辦學。支持旅游規劃、設計、咨詢、營銷等旅游相關智力型企業發展。構建產學研一體化平臺,提升旅游業創新創意水平和科學發展能力。(國家旅游局、教育部)
第四章 協調推進 提升旅游業發展質量
第一節 優化空間布局 構筑新型旅游功能區
按照分類指導、分區推進、重點突破的原則,全面推進跨區域資源要素整合,加快旅游產業集聚發展,構筑新型旅游功能區,構建旅游業發展新格局。
一、做強跨區域旅游城市群
京津冀旅游城市群。全面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發揮京津旅游輻射作用,構建城市旅游分工協同體系,推進京津冀旅游一體化進程,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
長三角旅游城市群。全面推進旅游國際化進程,大力推動旅游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建設一批高品質的旅游度假區、都市休閑區和鄉村度假地,形成面向全球、引領全國的世界級旅游城市群,建設亞太地區重要國際旅游門戶。
珠三角旅游城市群。充分利用緊鄰港澳區域優勢,創新出入境管理方式,促進旅游消費便利化,推進城市群與港澳旅游服務貿易自由化,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商務旅游目的地和海上絲綢之路旅游核心門戶。
成渝旅游城市群。充分發揮長江上游核心城市作用,依托川渝獨特的生態和文化,建設自然與文化遺產國際精品旅游區,打造西部旅游輻射中心。
長江中游旅游城市群。依托長江黃金水道,發揮立體交通網絡優勢,推動生態旅游、文化旅游、紅色旅游、低空旅游和自駕車旅游發展,打造連接東西、輻射南北的全國旅游產業發展引領示范區。(國家旅游局、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等)
二、培育跨區域特色旅游功能區
依托跨區域的自然山水和完整的地域文化單元,培育一批跨區域特色旅游功能區,構建特色鮮明、品牌突出的區域旅游業發展增長極。(國家旅游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文化部、國家海洋局等)
三、打造國家精品旅游帶
遵循景觀延續性、文化完整性、市場品牌性和產業集聚性原則,依托線性的江、河、山等自然文化廊道和交通通道,串聯重點旅游城市和特色旅游功能區。重點打造絲綢之路旅游帶、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黃河華夏文明旅游帶、長城生態文化旅游帶、京杭運河文化旅游帶、長征紅色記憶旅游帶、海上絲綢之路旅游帶、青藏鐵路旅游帶、藏羌彝文化旅游帶、茶馬古道生態文化旅游帶等10條國家精品旅游帶。(國家旅游局、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文化部、國家海洋局、國家文物局等)
四、重點建設國家旅游風景道
以國家等級交通線網為基礎,加強沿線生態資源環境保護和風情小鎮、特色村寨、汽車營地、綠道系統等規劃建設,完善游憩與交通服務設施,實施國家旅游風景道示范工程,形成品牌化旅游廊道。(國家旅游局、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等)
五、推進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設
依托特色旅游資源,打造一批特色旅游目的地,滿足大眾化、多樣化、特色化旅游市場需求。(國家旅游局、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國家林業局、國家海洋局、國家文物局等)
第二節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一、大力推進“廁所革命”
加強政策引導、標準規范、技術創新、典型示范,持續推進旅游“廁所革命”。重點抓好鄉村旅游廁所整體改造,著力推進高寒、缺水地區廁所技術革新,鼓勵大中型企業、社會組織援建中西部旅游廁所,倡導以商建廁、以商管廁、以商養廁。推進廁所無障礙化。積極倡導文明如廁。“十三五”期間,新建、改擴建10萬座旅游廁所,主要旅游景區、旅游場所、旅游線路和鄉村旅游點的廁所全部達到A級標準,實現數量充足、干凈無味、實用免費、管理有效,中西部地區旅游廁所建設難題得到初步解決。(國家旅游局、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中國殘聯)
二、加強旅游交通建設
做好旅游交通發展頂層設計。制定促進旅游交通發展的意見,完善旅游交通布局。推動旅游交通大數據應用,建立旅游大數據和交通大數據的共享平臺和機制。(交通運輸部、國家旅游局)
改善旅游通達條件。推進重要交通干線連接景區的道路建設,加強城市與景區之間交通設施建設和交通組織,實現從機場、車站、客運碼頭到主要景區交通無縫銜接。支持大型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和紅色旅游區等建設連通高速公路、國省道干線的公路支線。力爭到“十三五”期末,基本實現4A級以上景區均有一條高等級公路連接。(交通運輸部、國家旅游局)
推進鄉村旅游公路建設。提高鄉村旅游重點村道路建設等級,重點解決道路養護等問題,推進鄉村旅游公路和旅游標識標牌體系建設。加強旅游扶貧重點村通村旅游公路建設。(交通運輸部、農業部、國家旅游局、國務院扶貧辦)
優化旅游航空布局。加強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支線機場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新建或改擴建一批支線機場。增加重點旅游城市至主要客源地直航航線航班,優化旅游旺季航班配置。加強重點旅游區的通用機場建設。(中國民航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旅游局)
提升鐵路旅游客運能力。推動高鐵旅游經濟圈發展。加大跨區域旅游區、重點旅游經濟帶內鐵路建設力度。根據旅游業發展實際需求,優化配置旅游城市、旅游目的地列車班次。增開特色旅游專列,提升旅游專列服務水準,全面提升鐵路旅游客運能力。發展國際鐵路旅游。(中國鐵路總公司、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旅游局、國家鐵路局)
三、完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
加強旅游集散體系建設,形成便捷、舒適、高效的集散中心體系。完善旅游咨詢中心體系,旅游咨詢中心覆蓋城市主要旅游中心區、3A級以上景區、重點鄉村旅游區以及機場、車站、碼頭、高速公路服務區、商業步行街區等。完善旅游觀光巴士體系,全國省會城市和優秀旅游城市至少開通1條旅游觀光巴士線路。完善旅游交通標識體系,完成3A級以上景區在高速公路等主要公路沿線標識設置,完成鄉村旅游點等在公路沿線標識設置。完善旅游綠道體系,建設完成20條跨省(區、市)旅游綠道,總里程達5000公里以上,全國重點旅游城市至少建成一條自行車休閑綠道。推進殘疾人、老年人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國家旅游局、全國老齡委、中國殘聯)
第三節 提升旅游要素水平 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一、提升餐飲業發展品質
弘揚中華餐飲文化,開發中國文化型傳統菜品,支持文化餐飲“申遺”工作。深入挖掘民間傳統小吃,推出金牌小吃,打造特色餐飲品牌,促進民間烹飪技術交流與創新。推動形成有競爭力的餐飲品牌和企業集團,鼓勵中餐企業“走出去”。(商務部、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國家旅游局)
二、構建新型住宿業
推進結構優化、品牌打造和服務提升,培育一批有競爭力的住宿品牌,推進住宿企業連鎖化、網絡化、集團化發展。適度控制高星級酒店規模,支持經濟型酒店發展。鼓勵發展自駕車旅居車營地、帳篷酒店、民宿等新型住宿業態。(商務部、工商總局、國家旅游局)
三、優化旅行社業
鼓勵在線旅游企業進行全產業鏈運營,提高集團化、國際化發展水平。推動傳統旅行社轉型發展,鼓勵有實力的旅行社跨省(區、市)設立分支機構,支持旅行社服務網絡進社區、進農村。(國家旅游局、商務部)
四、積極發展旅游購物
實施中國旅游商品品牌提升工程。加強對老字號商品、民族旅游商品的宣傳,加大對旅游商品商標、專利的保護力度。構建旅游商品生產標準和認證體系,規范旅游商品流通體系。在機場、高鐵車站、郵輪碼頭、旅游服務中心、重點旅游景區等地,設置特色旅游商品購物區。(國家旅游局、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
五、推動娛樂業健康發展
推廣“景區+游樂”、“景區+劇場”、“景區+演藝”等景區娛樂模式。支持高科技旅游娛樂企業發展。有序引進國際主題游樂品牌,推動本土主題游樂企業集團化、國際化發展。提升主題公園的旅游功能,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品質高、信譽好的品牌主題公園。(國家旅游局、科技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
第五章 綠色發展 提升旅游生態文明價值
第一節 倡導綠色旅游消費
踐行綠色旅游消費觀念,大力倡導綠色消費方式,發布綠色旅游消費指南。鼓勵酒店實施客房價格與水電、低值易耗品消費量掛鉤,逐步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引導旅游者低碳出行,鼓勵旅游者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拼車出行。提高節能環保交通工具使用比例,大力推廣公共交通、騎行或徒步等綠色生態出行方式。(國家旅游局、中央文明辦、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商務部)
第二節 實施綠色旅游開發
推動綠色旅游產品體系建設,打造生態體驗精品線路,拓展綠色宜人的生態空間。開展綠色旅游景區建設,“十三五”期間,創建500家生態文明旅游景區。4A級以上旅游景區全部建成生態停車場,所有新修步道和80%以上的旅游廁所實現生態化。(國家旅游局、環境保護部)
實施全國生態旅游發展規劃,加大生態資源富集區基礎設施和生態旅游設施建設力度,推動生態旅游協作區、生態旅游目的地、生態旅游精品線路建設,提升生態旅游示范區發展水平。以水利風景區為重點,推出一批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品位較高的水利生態景區和旅游產品。(國家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水利部、國家旅游局等)
拓展森林旅游發展空間,以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沙漠公園、國有林場等為重點,完善森林旅游產品和設施,推出一批具備森林游憩、療養、教育等功能的森林體驗基地和森林養生基地。鼓勵發展“森林人家”、“森林小鎮”,助推精準扶貧。加強森林旅游公益宣傳,鼓勵舉辦具有特色的森林旅游宣傳推介活動。(國家林業局、國家旅游局等)
加大對能源節約、資源循環利用、生態修復等重大生態旅游技術的研發和支持力度。推進生態旅游技術成果的轉化與應用,推進旅游產業生態化、低碳化發展。推廣運用廁所處理先進技術,開展以無害化處理為核心的全球人居示范工程。(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旅游局)